四川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江文明的重鎮,在夏商時期已經以獨特的文化氣質成為中華多元文明的重要支脈。四川是巴蜀文化的故鄉、是唯一的羌族聚居地、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第二大藏區,匯聚了豐富的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呈現出西南地區多民族文明的瑰麗交融。為推動西南地區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勵中國青年音樂創作人才的成長與發展,四川音樂學院將持續打造以西南傳統音樂文化為基礎的采風、創作、展演、研究等多學科互動實踐平臺。
“藏羌行·首屆中國青年作曲家四川采風創作計劃”將行走藏羌腹地,體驗孕育在地方文化中的傳統音樂?;顒用嫦蛉蛘心?1名中國青年作曲家,旨在探討青年作曲家個人風格塑造與傳統文化基因之間的關系,希望通過一系列藝術實踐活動發現人才、激勵人才,活躍創作思維,孵化優秀當代音樂作品,推動中華傳統藝術文化在新時代語境下的再造與創新。
一、活動組織
主辦
四川音樂學院
承辦
四川音樂學院中華傳統音樂研究院
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
四川音樂學院藝術處
組委會主任
四川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文鋒
藝術學術委員會主任
四川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孫洪斌
二、招募方式
1. 報名條件
(1)從事作曲創作工作或學習的中國籍青年作曲家;
(2)年齡在40歲以下;
(3)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音樂有濃厚興趣,有一定的相關創作經驗,思維活躍、積極好學。
2. 報名材料
(1)《藏羌行·首屆中國青年作曲家四川采風創作計劃報名表》(詳見附件);
(2)身份證掃描件(JPG格式);
(3)個人學術簡介與成果清單(Word文檔格式);
(4)提交2首不同編制的個人代表作品的電子版總譜(PDF格式)及錄音(格式不限),并附文說明該作品與傳統音樂的關聯性,以及對傳統音樂文化創新創造的個人思考。(注:提交作品須為本人原創,不接受改編作品與聯合創作作品;時長與編制不限;需帶有一定的民族音樂元素和風格特征)
3. 招募程序
(1)招募名額:11名青年作曲家;
(2)由著名專業作曲家構成的評審專家團將進行綜合評審,最終評選出11位參與此次活動的青年作曲家;
(3)報名方式與截止時間:請報名者將上述報名材料于2022年2月28日之前以附件形式發送至組委會郵箱:CTMUSIC2020@163.com。請報名者妥善保留底稿;
(4)結果公布:入選者名單將于2022年3月公布于四川音樂學院官方網站。
四、活動細則
1. 采風計劃:入選青年作曲家將于2022年4月受邀來到四川音樂學院,從成都出發前往川內藏羌地區進行為期3天的采風工作。(注:因疫情或不可抗力導致活動延期時,主辦方將及時通知并調整活動時間)
2. 學術支持:本次活動將有藏羌傳統音樂文化研究學者與地方文化學者進行音樂學、民族學、人類學意義上的學術支持。
3. 創作周期:采風活動結束后,獲選青年作曲家將基于采風活動相關元素進行為期約4個月的創作,并于2022年8月下旬向組委會提交最終總譜與分譜。
作品編制如下:
二胡、古箏、琵琶、笛子、中阮、打擊樂、鋼琴、單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共12人)
作曲家可根據上述指定樂器編制進行自由組合,需體現中西混合編制且不少于三件樂器,作品總時長控制在8-10分鐘左右。作品應明顯體現出采風活動中涉及的相關音樂元素或風格特征。
4. 作品展演:由作曲家提交樂譜至藝術學術委員會,通過審議的作品將以專場音樂會的形式,擬于2022年10月進行展演。
5. 作品出版:音樂會作品將以創作作品集的形式出版發行。
6. 經費支持:主辦方將承擔如下費用。
(1)交通(國內單次往返成都費用)
(2)采風(采風期間的交通食宿費用)
(3)展演(通過審議的創作作品展演費用)
(4)出版(音樂會作品出版發行費用)
五、附則
1. 報名參選者即視為同意本章程的各項條款,并授權組織方享有對本次活動中創作作品的演出、出版、錄制等方式的使用權利。
2. 報名參選者需尊重當地民俗文化,遵守疫情防控政策。
3. 因疫情和不可抗力導致活動延期等情況,主辦方將及時與參選者溝通,并做出相應調整。
4. 本章程最終解釋權歸組織方所有。
六、聯系方式
“藏羌行·首屆中國青年作曲家四川采風創作計劃”組委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新生路6號四川音樂學院
郵編:611021
聯系人(聯系電話):
芶老師(13880775443)
盧老師(18683379802)
附件:藏羌行·首屆中國青年作曲家四川采風創作計劃報名表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號
郵編:610021
電話:028-85430202
傳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區蜀龍大道中段620號
郵編:610500
電話:028-89390026